更新时间:2025-09-28 04:03:03
与大部分意见不同,在我看来,电影必须是私人化的,而已经在PYIFF的观众竟然还依旧停留在一种公众意志的文本意识形态批判上是我没想到的。 以意识形态来评价一部艺术作品是一种对于艺术丰富性的降维,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富二代留子少爷小姐的矫情日常,当然是,但是难道因此就应该让他们放弃表达吗,当然不。 仅从私人生活的呈现上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在表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华语影视作品如此贫瘠的当下,现代小资的都市男女不就是如此的虚浮和疏离吗,和朋友空谈电影导演,在豪华酒店突然感伤,遇到一段关系然后突然断联。 一直令我感到疑惑的是在21世纪国内城市化进程下,为什么这样的作品不能多出现一些,比起带着怜悯视角的农民镜头,比起与普通人生活毫无关联的宏大叙事,那些城市生活带给我的东西都去哪里了呢。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在城市生长的青年,我视野中的元素在文艺的舞台上就是彻底缺席,而只有这些青年导演的尝试才能带给我少有的共鸣,哪怕它是虚浮的,矫情的,拙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很遗憾这是部喜剧!
满屏找爸爸:《旁观者》里的代际隔阂与亲情迷思
与原著比较下的一些想法
难看
静默的诗篇:论《旁观者》的东方叙事美学与情感表达
《时间之主》:瑕不掩瑜的美感实验作
细节解读
《旁观者》:在时间的褶皱里,打捞被遗忘的父爱
《日掛中天》值得二刷三刷N刷的优质电影,辛芷蕾就该拿影后
在2025年人该如何去活着?
10号舱的女人|没有悬只有疑的拉胯悬疑
怎么每一集都有金句……
离开宿主的寄生虫能活多久
看《德里镇》联想到《怪奇物语》不是很正常吗?
李玉宇宙:似曾相识宴归来
极端痛苦的现代人:肉体、精神甚至潜意识
一些南京路演的碎碎念
恐怖与唯美的结合——破除压抑,重拾人生
MLB的“新跨界”:娱乐蓄势,棒球破圈
关于女孩
不要一杆打死一船人
